当前位置:首页 » 读书笔记 » 正文

【季羡林的资料简介】季羡林的“惜时”

189 人参与  2023年06月02日 05:00  分类 : 读书笔记  作者:PqYcIpRxIe4F  评论

  但丁说: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。 勤奋能够弥补天赋的不足。自古以来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,都离不开对时间的重视和充分运用。

  季羡林先生为大家所熟悉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教授、国学大师,其实他身上有两百多个 职务 ,会议一个接一个,来访者更是不断,但他的《季羡林全集》已编到了32册,有一千多万字,那么他是怎样写出来的呢?季羡林先生戏言自己是利用 三上 ,忙中偷闲写出来的。季羡林先生风趣地说: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欧阳修写文章,多在 马上、枕上、厕上 ,我写文章。多在会上、飞机上、路上(散步),也可以叫 三上 吧。

  季羡林先生身上的职务有实有虚,但有的会议还是得参加,因此会议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。季羡林先生并不反对开会,认为通过开会.可以沟通思想.传达任务,交流学术,促进研究,开阔视野。但是,有一些会议开起来就显得有些太冗长了,像是皮厚馅少的包子,咬两三口都吃不着馅儿。会议前半部分拖沓, 脖子长 ,很长时间进入不了主题:会议后半部分重复,尾巴长。会中有的人讲话有些啰嗦,有的人还时不时地来个重复,套话太多,空话太多,会议的效率就大大打了折扣。

  季羡林先生常对会议时间进行 优化组合 ,在本地开会,提前到,这样就有一段等会的时间,又免得误了开会:到外地开会,一般是提前一天到会,也有休息一下的时间。季老就把这些短暂的时间利用起来构思文章。会议期间,拿出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记会议内容.把握会议中心,其余四分之三的时间就见缝插针,忙自己的事情。季羡林先生幽默地说: 好多会议我只用一个耳朵或半个耳朵去听,就能抓住讲话的全部内容。这时候,我往往一边听会,一边构思文章。或考虑别的问题。 会前、会后甚至会中,奇思妙想,联翩飞来,思维的火花进射。当别人鼓掌的时候,他也跟着鼓掌。但在鼓掌声中,他的一篇短文或者一段文章的构思,已在心中完成或是有了雏形。一次开会.季老没带稿纸,却有灵感涌来,季老就拿出开会的请柬来记下。眼看请柬记满,坐在旁边的一位先生朝他笑了笑,把他那张请柬也递了过来,于是,季老又埋头写了起来。《怀念西府海棠》一文,就是季老1987年4月26日在去上海开会期间写的。刚刚到达住所, 行袋甫卸,倦意犹存。在京构思多日的这篇短文,忽然骚动于心中.于是悚然而起,援笔立就,如有天助,心中甚喜。

   文革 中,季羡林先生曾被指定到东语系办公室和学生宿舍所在的楼中去值班.任务是收发信件、传呼电话、保卫门户、注意来人等,他就利用晚上把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梵文写的《罗摩衍那》译成汉文,写成纸条装在口袋内,白天守楼时,悄悄拿出来思考,下班回去将思考的内容写下来。从1974年起,季老就是依仗着 心灵深处一点微弱但极诱人的光芒 ,克服了无数困难,将那部两千年来驰名印度和世界的长达250万字的印度史诗《罗摩衍那》全部翻译完毕。

  进入90年代之后,季羡林先生致力于多种文化体系对比来研究人类文化走向,任务繁重,也占用了季羡林先生的很多时间。季羡林先生在家的时候,就将写作时间固定在每天凌晨四时到七时三十分,早上或晚饭后户外散步,雷打不动。散步期间.就在散步途中构思文章。八十岁时,季羡林先生说: 我计划要做的事,其数量和繁重的程度,连一些青年或成年人都会望而却步。 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,长达80万字的《糖史》和长达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方言《弥勒会见记剧本》的译释,都是在忙中偷闲挤时间完成的。

  即使是生病住院期间,凡是输液的时候,季羡林先生总是习惯地伸出左手,留下右手写文章。季老一生惜时如金,发愤图强,学贯中西,堪称后世典范。

  拓展:

  惜时如金的大师

  齐白石小的时候,家里生活艰难。读了半年书,他只得辍学打柴放牛。他从小爱好绘画,但由于家境贫苦,买不起纸墨,便用废账簿和习字纸练习绘画,常常到深夜。12岁后,因年少体弱,无力耕田,改学雕花木工。为了寻求雕花新样,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有一年,他偶然得到一部残缺的乾隆年间翻刻的《芥子园画谱》,喜不自禁,反复临摹起来,逐步摸到了绘画的门径。

  齐白石27岁正式拜师。从此,他数十年如一日,几乎没有一天不画画。据记载,他一生只有3次间断过绘画:第一次,是他63岁那年,生了一场大病,七天七夜昏迷不醒;第二次,是他64岁那年,他的母亲辞世,由于过分悲恸,几天不能画画;最后一次,是他95岁时,也因生病而辍笔。3次加起来也仅仅一个多月时间。

  齐白石一生作画4万余幅,吟诗千首;他自称 三百石印富翁 。其实,他治印共计3 000多方,被著名文学家林琴南誉为 北方第一名手 。

  齐白石直到60岁前,画虾还主要是靠摹古。62岁时,齐白石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,须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。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一个水碗,长年养着几只虾。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、动态。然而,这个时期的功夫,依然还是侧重于追求外形。画出的虾外形很像,但精神不足,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。65岁以后,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,虾的头、胸、身躯都有了质感。这以后,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,不仅追求形似,更追求神似。70岁时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。到了80岁,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简直是炉火纯青了。

  85岁那年,一天下午,他连续画了4张条幅,直到吃饭时,仍然坚持再画一张。画完后题道: 昨日大雨,心绪不宁,不曾作匦。今朝制此补充之,不教一日闲过也。

  齐白石早年曾刻 天道酬勤 印章以自勉。临终前,又留下 精于勤 的手迹以勉人。他还有一块 痴思长绳系日 的印章,足见他一生是何等的勤奋。

  1953年,白石老人已是93岁高龄,一年中仍画了600多幅画。

  正因为他一日也不 闲过 ,所以在绘画、篆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,成为世界文化名人。他90寿辰时,文化部授予他 中国人民艺术家 的光荣称号。

来源:98互动作业帮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98zuoye.com/post/76570.html

<< 上一篇 下一篇 >>

我是标题

    内容的形式各种各样,可以是文本,也可以是各种广告等。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

渝ICP备14002415号-5